查看原文
其他

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参考译名表|无性吸引之声

无性吸引之声 无性恋之声 2023-03-08

无性吸引之声在此前依次推出了《科普手册》《相处手册》(含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),以及《关于推动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的倡议理由书》,以此来普及关于无性吸引的知识,推动议题发展。


今天,我们正式发布《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参考译名表》,希望可以促进相关概念的表达与传播,同时我们也鼓励本土化呈现和新概念创造。


在确定各译名时,我们主要基于三项原则:


一是,译名本身必须准确表达概念内涵,不应存在严重缺陷;


二是,译名应便于广大中文读者理解,不宜采用晦涩难懂、过于抽象、不符合中文语法等类型的译名;


三是,在已有通用译名的情况,如该译名并无严重缺陷,则尽量沿用已有通用译名,以保持连贯性。


本表分为三个部分,具体结构如下:


  1. 分离的吸引模型

  2. 无性吸引议题

    2.1 无性吸引和有性吸引

    2.2 性吸引倾向

    2.3 无性吸引谱系

  3. 无浪漫吸引议题

    3.1 无浪漫吸引和有浪漫吸引

    3.2 浪漫关系霸权

    3.3 酷儿柏拉图式关系

    3.4 浪漫吸引倾向

    3.5 无浪漫吸引谱系


本表由专栏作者田主笔,顾问茜茜和专栏作者Nadine提出了修改意见,执行主任冯卓凡进行了审核,谨此致谢。


本表主要关注无性吸引议题,并收录了分离的吸引模型和无浪漫吸引议题的有关概念。


出于无浪漫吸引议题独立性的考量,部分和无浪漫吸引议题相关的概念未收录于本表,待有关机构或项目予以填补。


由于行文仓促,加之我们认识的浅薄,本表难免存在不足之处,恳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斧正。


01


分离的吸引模型


Sexual Attraction/性吸引


指与别人发生性接触的欲望(性吸引不一定是建立在外表上,也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发展)。


Romantic Attraction/浪漫吸引


指和别人产生浪漫关联,或对别人产生强烈的浪漫感情的欲望。


Sensual Attraction/感官吸引


指与别人进行身体接触(Physical Contact)的欲望,但不具有性意味或导向性行为,比如爱抚(Affectionate Touching)、依偎、拥抱或接吻。


Aesthetic Attraction/审美吸引


指受到别人外表的吸引,但不是性或浪漫意义上的。


02


无性吸引议题


Asexual(缩写:Ace)/无性吸引


指一个人从未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,或者从未或很少对于发生性关系具有内在的欲望。


Allosexual(Sexual)/有性吸引


指一个人能够明显或较多地感受到性吸引,或者对于发生性关系明显或较多地具有内在的欲望。


注:在一些英文资料中,Allosexual可以表述为Sexual。


Sexual Orientation/性吸引倾向


指一种基于性吸引的性别指向的身份(Identity)或标签(Label)。


例如,无性吸引(Asexual)、泛性性吸引(Pansexual)、双性性吸引(Bisexual)、同性性吸引(Homosexual)、异性性吸引(Heterosexual)。


Asexual Spectrum/无性吸引谱系(光谱)


指围绕“无性吸引(Asexual)”而展开的一系列性吸引认同,处于其中的人通常认同自己为无性吸引。


以下为无性吸引谱系中的一些具体分支:


Grey(Gray)-(a)sexual/灰色性吸引


指一个人的性吸引认同处于无性吸引和有性吸引之间的灰色地带。


比如,TA们可能非常少地经历性吸引,仅在特定情境下感受到性吸引,或者性吸引的强度(Intensity)低到可以忽略并在关系中也不是必需的。


基于我们倡导工作的积累及从中形成的认识,我们主张,灰色性吸引既可以理解为“感受不到性吸引”和“感受得到性吸引”之间的灰色地带,也可以理解为“很少感受到性吸引”和“明显或较多感受到性吸引”之间的灰色地带。


Demisexual/半性吸引


指一个人只会在形成较深的情感联结后感受到性吸引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并不是一种在满足特定条件前避免性行为的选择。


Fraysexual/磨散性吸引


指一个人只会在没有与人形成较深联结时感受到性吸引,而这种性吸引会随着其对这一个体更加了解而消失。


Aegosexual(Autochorissexual)/无主体性吸引


指一个人会经历自我与性唤醒对象之间的脱节。


其可能会有性幻想,会自慰,会享受别的性内容,但几乎感受不到性吸引,也并不渴望与别人发生性关系。


注:此处译法参考自Anthony F. Bogaert. Asexuality and Autochorissexualism (Identity-Less Sexuality).

"autochorissexualism is sex without (choris) one’s self/identity (auto) or 'identity-less' sexuality."


Lithosexual/单向性吸引


指一个人会感受到性吸引,但不想要性吸引被回馈。


其可能会对“别人被我性吸引”这一想法感受到不舒服,或在接受到对方的回馈后就失去之前的性吸引感受。


Reciprosexual/反向性吸引


指一个人只有先知道对方被自己性吸引,才可能感受到性吸引。


Cupiosexual/有关系向无性吸引


指一个人不会感受到性吸引,但仍然想要发生性关系。


Orchidsexual/无关系向有性吸引


指一个人会感受到性吸引,但不想要发生性关系。


注:此概念构成对传统无性吸引定义的突破,尚待进一步研究。


Aceflux/流动性吸引


指一个人的性吸引倾向有所流动。


其性吸引倾向可能在无性吸引、灰色性吸引和有性吸引之间流动,也可能在无性吸引谱系下流动。


Quoisexual/不解性吸引或不辨性吸引


指一个人无法理解或辨别性吸引。


03


无浪漫吸引议题


Aromantic(缩写:Aro)/无浪漫吸引(简称:无浪漫)


指一个人不会或很少感受到浪漫吸引,或者一个人的浪漫感受与社会常规期待脱节(可能由于其排斥浪漫或对浪漫关系不感兴趣)。


Alloromantic/有浪漫吸引(简称:有浪漫)


指一个人能够明显或较多地感受到浪漫吸引。


Amatonormativity/浪漫关系霸权


指一种普遍的假设,认为每个人处于排TA性的、浪漫的、长期的伴侣关系中都会更好,并且每个人都在寻求这样的关系。


Queerplatonic Relationship(缩写:QPR)/酷儿柏拉图式关系


指一种承诺性的非浪漫关系,区别于主流文化规范下的友谊关系和浪漫关系,其伴侣之间的亲密程度或行为常常不符合社会传统的标准。


一些酷儿柏拉图式关系中的伴侣也可能会包括性或浪漫的元素。


在具体实践中,每一对酷儿柏拉图式关系都是不同的。


Romantic Orientation/浪漫吸引倾向(简称:浪漫倾向)


指一种基于浪漫吸引的性别指向的身份(Identity)或标签(Label)。


例如,无浪漫吸引(Aromantic)、泛性浪漫吸引(Panromantic)、双性浪漫吸引(Biromantic)、同性浪漫吸引(Homoromantic)、异性浪漫吸引(Heteroromantic)。


注:“泛性/双性/同性/异性/……浪漫吸引”可以简称为“泛性/双性/同性/异性/……浪漫”。


Aromantic spectrum/无浪漫吸引谱系(光谱)


指围绕“无浪漫吸引(Aromantic)”而展开的一系列浪漫吸引认同,强调从无浪漫吸引到非规范浪漫吸引或浪漫经历的多样性。


以下为无浪漫谱系中的一些具体分支:


Grey(Gray)-(a)romantic/灰色浪漫吸引


指一个人的浪漫吸引认同处于无浪漫和有浪漫之间的灰色地带。


比如,TA们可能很少感受到浪漫吸引,或者感受很弱,或者在不寻常或不可知的情况下感受到或失去浪漫吸引。


参照上文关于“灰色性吸引”的说明,我们主张,灰色浪漫吸引既可以理解为“感受不到浪漫吸引”和“感受得到浪漫吸引”之间的灰色地带,也可以理解为“很少感受到浪漫吸引”和“明显或较多感受到浪漫吸引”之间的灰色地带。


Aegoromantic(Autochorisromantic)/无主体浪漫吸引


指一个人会享受浪漫想法,但不希望参与浪漫活动。


Aliquaromantic/限定浪漫吸引


指一个人只会在特定情境下感受到浪漫吸引。


Aroflux/流动浪漫吸引


指一个人的浪漫吸引倾向有所流动,其浪漫吸引倾向可能在无浪漫吸引和有浪漫吸引之间流动,也可能在无浪漫谱系中流动。


Demiromantic/半浪漫吸引


指一个人只会在形成较深的情感联结后感受到浪漫吸引。


Frayromantic/磨散浪漫吸引


指一个人只对陌生人或较为不熟悉的人产生浪漫吸引,而这种浪漫吸引会随着其对这一个体更加了解而消失。


参考文献

无性吸引之声.无性吸引科普手册.2022.


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:

https://www.asexuality.org/


The Aromantic-spectrum Union for Recognition, Education, and Advocacy(AUREA):

https://www.aromanticism.org/


LGBTQIA+ Wiki:

https://www.lgbtqia.wiki/wiki/LGBTA_Wiki


Anthony F. Bogaert. Asexuality and Autochorissexualism (Identity-Less Sexuality). Arch Sex Behav 41, 1513–1514 (2012). 

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0508-012-9963-1


END


推荐阅读

关于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的倡议理由书

无性吸引(无性恋)科普手册

与无性吸引朋友的相处手册(第一季)

与无性吸引朋友的相处手册(第二季):亲密关系

与无性吸引朋友的相处手册(第三季):人际社交

为什么我认为“恐无”已然存在?

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够“无性恋”?


欢迎扫码联系社群专员加入社群



无性吸引之声

关于无性吸引(无性恋)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【基础资料】关于推动“无性恋”正名为“无性吸引”的倡议理由书
为什么科学家 对女性性欲的认知 如此迟钝?
无性婚姻,到底有多可怕!
【性别梦推荐】如何认识孤独症谱系与无性吸引、无浪漫吸引光谱的联系?
为无性恋正名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